成果视频

成果简介

机制实体化、服务信息化、课程适应化

培养能源行业机电类人才探索与实践

 

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内蒙古将以风能、太阳能资源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及新型电力体系,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当前高素质机电类技术技能服务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企校产教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互联网+”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匮乏、专业与区域优势产业融合度低等问题突显。自2013年起,本成果历经引企入校、校企双主体、政校企多元协同等近10年的育人历程探索实践与完善,形成了“机制实体化、服务信息化、课程适应化培养能源行业机电类人才探索与实践”成果。

1.依托“国家项目”实践载体,加快产教融合落地落实

本成果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等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内蒙古唯一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国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自治区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突破,以国家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生力军,创新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实体化、服务信息化、课程适应化育人模式,产教研训创五位一体,面向区域能源行业培养机电类专业工匠型人才,推动区域能源产业智能、创新、绿色发展。

2.创新“三化融合”育人模式,推动产教融合持续深化

成立产教融合运行实体内蒙古校企合作促进会(简称促进会),完善“实体化”运行机制,建立产教研训创一体运行模式。《协同创新推动集团办学 打造产教融合职教高地》入选职教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并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资讯平台推广;搭建集“企业网校、信息化教培资源及师资团队、技术服务、招聘就业”一体的数字网络教培及产教融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创新“数字化”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专业设置对接区域综合能源产业链发电、输变电、用配电环节岗位群,课岗“网络化”对接,创新风光电等能源产业适应性特色模块化课程体系。

3.构筑“北疆工匠”人才高地,领航产教融合创新发展

近五年,学院为区域能源类企业提供技能人才近3000人,人才匹配数量在内蒙古同类院校中居首位;毕业生获“全国技术能手”1人,北疆工匠1国家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率调研组赴我院开展就业工作调研;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同类院校到我校开展产教融合经验交流。成果实践经验被中国教育报、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被宁波市人社局等300多家政校企单位借鉴应用。

成果团队是在多年的校企合作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等过程中形成并成长起来的,包含能源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专家、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研究资深人士、以及机电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负责人等,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团队成员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职称占比近60%,职称结构合理;硕士研究生学历6人,学历结构合理;老中青年龄分布具有良好的梯队结构和连续性,在教学成果的积淀、研究、推广、应用中能够较好地把握方向,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支持。 主持人郝俊,二级教授,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标兵、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参与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1项;获国家级“精品课”1项。为本成果项目的策划、调研团队的组织与协调、理论探索体系构建、项目统筹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